精准监督在行动

莆田:“望闻问切”督查工作法

  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  浏览次数:   2018-07-11 17:20   字体大小:[大][中][小]

  ●“望”:查看户主的住房、身体等状况,建立直观的初始判断

  ●“闻”:在查阅资料。查看公开栏的基础上,向贫困户的邻居、村民和村干部打听情况,获得有效信息

  ●“问”:向贫困户询问家庭的收入支出、扶贫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发放等情况,抽查询问挂钩帮扶干部有没有真正挂钩帮扶等情况

  ●“切”:综合对比搜集到的资料,对扶贫对象识别是否精准、项目资金是否落实等情况进行“把脉问诊”

  “哪些人属于危房改造农村贫困户,需要经过申报、现场查看、村民代表大会、党员大会集体评议等程序才能确定。”近日,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溪边村贫困户黄正位说,“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,让大家心服口服。”


  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认定?这是脱贫攻坚的源头性问题,需要严格核查,做到精准识别。可是在实际操作中,存在人为因素,难免有所纰漏。“有的是因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,对政策不熟悉,敏感性不足,没有完全按照规定办事。有的是贪婪之心在作祟,优亲厚友,私设小金库。”仙游县纪委副书记、县监委副主任傅宗勇说。

  针对这个难题,莆田市纪委监委在工作中运用“望闻问切”法进行解决。“在入户访查前,自己要做足功课,了解相关政策和贫困户情况,做到心中有数、心里有底,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。”提起入户访查,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纪委书记许瑾深有感触地说。

  在西天尾镇象峰村入户走访时,许瑾详细查看户主的住房、家居条件、身体健康等方面情况,通过“望”的方式建立直观的初始判断。在走访中,许瑾发现村里有一个贫困户,户主邱某的房子比较简陋,邱某双脚行走不便,膝下有两个儿子,其中长子智力低下,表面上看确实生活困难。

  但亲眼所见不一定完全真实,这就需要“问”。“我们向户主询问主要指标和优先性指标,例如家庭收入、子女就业收入、医疗支出等情况。”许瑾说,从该户口述中得到讯息,他的次子在外打工,收入仅维持日常生活保障而已。

  但所获取的这些信息都是基于户主本身,毕竟有一面之词之嫌,所以还要“闻”,即向户主的邻居、村民和村干部打听情况,进一步侧面核实印证有关信息。

  随后,许瑾和调查组的同事一起开展外围核实,找村里人了解情况,印证事实。通过调查了解到,邱某的次子在外开银器店,年收入不少。“他是村主任亲戚,是虚报评选的‘贫困户’。”有位村民愤愤不平地表示。

  根据村民反映的情况,调查组工作人员进一步核实,发现邱某因次子在外经营银器店,全家人均收入已超省定贫困户标准,而邱某被认定为贫困户,与象峰村村委会主任邱贵峰在扶贫工作中的“操作”有关。调查组觉得找邱贵峰谈话的时机已经成熟。

  “你们村上报扶贫资金发放标准是什么?”“这样的家庭能领取扶贫资金?”邱贵峰被问得有些心虚。紧接着,调查人员向邱贵峰出示了盖有象峰村公章的扶贫资金花名册:“请你仔细看看,对此作出说明!”

  随着谈话的深入,邱贵峰涨红了脸,很快如实交代了违纪事实。最终,象峰村村委会主任邱贵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,2名审核不严的包村领导干部受到诫勉谈话等问责处理。这就是调查组运用“切”的方式,即在综合比对所搜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上,再对户主是否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标准做出最后的综合研判。

  “我们只有脚踏实地,一家一户深入走访,才能真正做到精准识别。”许瑾如是说。

  今年以来,莆田市纪委监委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82个,处理117人,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9人,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,问责18人,点名道姓通报曝光6期13起典型案例。

  “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‘脱真贫、真脱贫’要求,不松劲、不停步、再出发,认真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工作部署,走出办公室,深入一线督查,把责任和压力传导下去,把严细深实作风树立起来,让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花在‘刀刃’上,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”莆田市委常委、市纪委书记、市监委主任吴立新表示。(吴震 翁晓琳)

版权所有 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福建省监察委员会 [闽ICP备13019752号]

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